臺海網11月10日訊 據東南網報道 他是六百多名孩子口中的“游爸爸”,是眾人口中的“游好人”。他是游文晃,廈門市湖里區江頭街道學雷鋒好人團團長。
11月5日,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揭曉,游文晃獲得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,受到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親切接見。
為學習游文晃26年始終堅持資助孤兒貧困生和孤寡老人的先進事跡,11月9日下午,江頭街道召開“學習道德模范,感受榜樣力量”座談會。
溫暖在延續
道德模范分享感悟
游文晃學雷鋒做好事數十載,義務撲救過51起火災,曾因救火身負重傷;他省吃儉用、努力作畫積攢善款,26年來資助745位孤兒貧困生和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。他的家庭被評為首屆全國文明家庭,個人曾入選中國好人榜,榮獲第三屆福建省道德模范、感動福建十大人物、全國“春蕾計劃”三十年先進個人、全國學雷鋒突出貢獻獎等榮譽。
“這次獲得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,我感到非常榮幸。”游文晃表示,在他看來,這些榮譽都屬于過去,未來他仍將繼續盡所能做好事,把有限的生命奉獻給慈善事業,奉獻給社會。
1996年,游文晃的戰友罹患癌癥去世,家中因生病欠下20多萬債務,而戰友妻子因心臟病失去勞動能力。這些變故,都讓戰友當時正在讀小學的孩子面臨輟學。“戰友的孩子,是我資助的第一個孩子。”游文晃說,26年來,他通過婦聯等慈善機構,資助了745位貧困生和孤寡老人,這其中,有642個孩子叫他“游爸爸”或者“老爸”,這個溫暖的稱呼,也是一種信賴和責任。
游文晃的身體并不好,8年前,他曾因做過心臟手術,之后一直靠藥物維持生命。但貧困生上學的事兒他一直記掛在心。“我有時候想,我多畫一幅油畫,就可以多資助一名貧困生。”游文晃畫油畫的錢,從沒進過自己口袋,都直接由基金會用于資助貧困生。
父親和母親先后病逝,廈門學生小勇(化名)在夢想的學堂面前躊躇。游文晃的資助為他開啟了理想的大門,這一聲“游爸爸”,承載著小勇無數的感恩與感動。
在家人的支持下,游文晃收入的90%都節省下來。此前他用自己在新加坡擔任經理的收入在廈門購置了一個店面,為了資助貧困生也變賣了出去。
“再次見到‘游爸爸’,發現比上次更瘦了。”曾獲評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的張麗說話的聲音哽咽了。她也是游文晃資助的學生之一,2008年,她從甘肅來到廈門,那一批30多個孩子都受到了游文晃的資助。張麗在廈門醫高專學習臨床護理專業,畢業后從事養老護理工作,因耐心細致,被稱為“90后最美護理員”。
張麗說,自己從事養老護理工作也有10年,“這10年間,不管是工作遇到困難還是問題,我都會向游爸爸請教,他的精神也不斷鼓舞我在這條路上奮斗下去”。
愛心在傳承
江頭好人不斷涌現
如今,在祥店社區,湖里區首個道德模范工作室——“有(游)好人”道德模范工作室有條不紊地運行著。這一志愿服務品牌,不僅代表游文晃,也代表著許許多多來自身邊的好人。工作室下設五支志愿服務隊,傳播正能量的同時,也吸納更多社區好人加入,不斷壯大隊伍。
工作室下設的文體志愿服務隊隊長鄭道節也是一名退伍老兵。“一個人做好事,做一件兩件的,不難,像他這么長期堅持,確實不易。”鄭道節說,游文晃總是扎實做事、低調做人,也正因為如此,他做好自己的同時,也影響帶動了一批人,源源不斷地為社會做貢獻。
游文晃還擔任鷺島老兵學雷鋒志愿服務隊榮譽隊長。聽完游文晃的發言,鷺島老兵學雷鋒志愿服務隊理事上官永生很是觸動。今年疫情防控期間,得知核酸檢測現場缺人,游文晃毫不猶豫地報了名,這種奉獻精神讓他記憶深刻,“今天聽到他資助的學生也繼續奉獻光和熱,更是感動。我希望身體力行,能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”。
在江頭街道祥店社區有一家秦面堂面館,五年多來,老板代凡凱堅持為社區60歲以上老人生日之時提供一碗長壽面。在了解了游文晃的故事后,代凡凱表示,自己從游文晃身上汲取到奉獻的力量,“即使我只做一點很小的事情,但這也讓我很開心,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社區變得更好”。
游文晃的公益事業已經持續了26年,至今依然堅持在做。在“愛心廈門”成為廈門新名片時,在他身上,也可以看到江頭街道建設“愛心廈門”的縮影。江頭街道黨工委委員、二級調研員潘春樹表示,召開座談會就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致敬好人,除了游文晃之外,近年來江頭街道還涌現出許多好人。今年是建黨100周年,江頭街道借由黨史學習教育,編制兩集共計60分鐘的紀錄片,其中就選取了江頭街道游文晃、張麗、趙亞娟、謝啟明、“莆田三兄弟”、王麗華等6組好人,希望他們的故事走出江頭,影響更多人。
(記者 鄒玒 通訊員 楊慶山)